-
回村,邻居就塞红包,收还是不收?
”仙桃郑场镇王滩村的老徐昨晚在群里问。
有人回:“收!
不收他睡不着。
”也有人怼:“年年给,给穷了。
”
我翻了下仙桃组工网,驻村书记徐国亮上月走访记录:王滩村人均耕地1.2亩,青壮年多在外做防水,留守老人最怕“人情债”。
田雄、曹锦清在浙江一个样本村做过跟踪,发现红包越厚,表面越热闹,暗里越分层——穷户怕回礼,干脆躲酒桌。
解法不在红包,在产业。
杭州一家房企把闲置校舍改成“共享车间”,做来料加工,留守妇女月增收两千;利润三成返村修路灯、奖学子,红包自然变奖金。
老徐打算复制:把废弃小学改成藤编工坊,订单已谈好,老板是同村出去的防水老板,回乡带订单、带技术、带分红。
红包可以留,但最好变成年终分红,谁干得多谁拿得多。
面子有了,里子也稳。举报